学院简介
农业与生物学院源于1927年创校时设置的农科,后称农艺科,办学源远流长、底蕴丰厚、特色鲜明,学子德才双馨、青出于蓝、彬彬济济,在行业和社会中享有不俗的口碑和美好的声誉。学院躬耕于德智体美劳“五育”融合发展、致力于新时代新思政新农科专业建设。
4个本科专业
农学
植物保护
生物技术
中草药栽培与鉴定
QQ群号:972305615
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
植物保护
作物学
6个二级学科方向
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
作物遗传育种
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
植物病理学
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
农药学
开设专业硕士培养领域
农艺与种业(作物、种业、园艺)
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(植物保护)
……
学院实行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举的办学模式,在校本科生、研究生共1700多人。
人才培养特色鲜明
开门开放办学,注重协同育人
学院与新西兰林肯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、广东省科学院、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、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,为推动师生对外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科研促进教学,注重创新育人
学院注重特色学科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,拥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(植物保护)和校级重点学科(作物学),农业农村部华南果蔬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,实行教学、科研并轨同行,学术氛围浓郁,在岭南特色农作物的生物育种、高效栽培和绿色防控领域学术成果丰硕;通过教师课堂授课、学生参与科研、大学生创新训练,以及科研课题纳入毕业论文选题等形式,将科技最新进展、最新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同步传授给学生,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。
产教融合办学,注重产业育人
学院致力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,建有仲华基因科技产业学院(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)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业综合成绩和个人兴趣志愿,分别选择进入应用型(产业学院创新班)和创新型(面向研发单位、考研升学和出国深造)或创业型(自主创业、家族企业)模块学习。其中应用型人才注重产业实践,在前三年完成通识课程、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,第四年主要进行实践和实习,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业创富能力。
多彩校园成就梦想
学院重视校园文化建设,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,激励学生顽强拼搏、积极向上和团结协作,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历届学子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,取得可喜成绩,如:
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和广东省特等奖
全国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
广东省植物病理学专业技能大赛特等奖
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
新时代新作为——“立志•修身•博学•报国”中国梦系列教育活动一等奖等
2023-2024年度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
2024年荣获第三十一届校运会团体总分第一名、优秀组织奖、体育道德风尚奖
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
2020年荣获中国环境学会颁发的“优秀小分队”称号
2021年荣获广东省“优秀实践队”称号
2024年获省级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典型案例
仲华基因产业班
学生在2022俄罗斯金砖国家未来技术技能远程国际挑战赛中斩获金银奖
就业深造前景广阔
学院毕业生主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泛珠三角地区就业
学院重视加强与行业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,拓宽学生就业渠道,现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、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等40多家科研院所、大型现代农业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。毕业生专业理论基础扎实、动手能力强、团队精神好,受到用人单位好评。许多毕业生成功创业,如农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张雪莲返乡创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,荣获广东省“三八红旗手”称号。
近五年来学院有25%以上毕业生成功考研深造
深造院校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、中国农业科学院、浙江大学、中山大学、暨南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、南京农业大学、华南农业大学、深圳大学等。
师资队伍实力雄厚
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,其中:
专任教师59人
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
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
教授(含行政教学双肩挑6人)20人
副教授19人
正高级实验师2人
高级实验师3人
博士62人
南粤优秀教师1人
省级青教赛获奖教师2人
学校教学名师3人
仲恺杰出学者2人
仲恺青年学者3人
特聘教授20余名
仲华基因科技产业学院特聘教师10余名
省级教学团队4支
省级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名
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花生专家指导组成员1名
国家南药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1名
全国性学术组织理事9名
科教创新硕果累累
近五年来,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、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、省部级科技项目200余项
科研经费9000余万元
育成通过国家、省级审定(登记)的农作物新品种20余个
发表SCI、EI收录论文200余篇
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余件
其中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发表论文2篇
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
省级一流专业2个
省级特色专业2个
省级教学教育成果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2项
校级教学教育成果奖10余项
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9项
省级农业技术推广奖、市级科学技术奖等10余项
研发并推广了绿色高效先进适用技术18套,农作物育种科技成果100%转化为生产力
花生新良种“仲恺花1号”
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最受欢迎的农业主导品种
2022年入选国家优良品种推广目录
2023年入选国家花生骨干型品种
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
花生“三减”绿色高效种植技术
光合高脂膜在花生减药增产上的应用
教学科研设施完善
学院位于白云校区新落成的“生命科学大楼A座”,总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。
拥有本科教学实验室面积近5000平方米,实验基地300余亩。
农业农村部华南果蔬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1个
国家级分中心2个
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仲恺分中心
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农业研究分中心
省级农作物良种良法示范基地1个
厅级重点实验室3个
广州市特色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
广州市亚热带果树重大疫情控制实验室
广东省高校果蔬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
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
科技创新中心4个
科技服务平台1个
财政部批准设立的作物生产类专业实践基地1个
广东省基础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
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8个
校级研究院2个
现代种业创新研究院、植物健康创新研究院
校级研究所5个
作物研究所、种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、植物病理学研究所、生物技术研究所、中药农业研究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