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院简介
电话:020-89002606 陈老师
4个本科专业: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省级一流专业、省级特色专业)
电子信息工程(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)
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
物联网工程(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)
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、科研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。现有教师88人,其中高级职称人数25人,博士34人。在校本科生、研究生2500余人
1个硕士点
电子信息专业硕士
拥有电子信息(计算机应用技术)专业硕士点一个,校B类重点建设学科(电子信息)一个。围绕物联网与智能控制系统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、农业系统集成与产业智慧服务三个学科方向,进行相关理论及行业应用研究。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、以与农业交叉融合为特色、聚焦水产与畜禽智慧养殖为优势的学科特色。现有校内外硕士生导师20余人,硕士研究生现招生规模约为30人/年。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%。
学院注重本科人才综合素质培养,以学生为中心,成立有学生科技创新团队、IT信息服务队、辩论队、合唱队、志愿者服务队及各类球队等科技组织、文体组织,支持学生社团、第二课堂建设,学院每年承办的校级活动IT文化节成为学校品牌项目,为各类省和国家级比赛选拔人才。学生在全国性的IT类大赛中成绩优异,近三年获得国家级奖项122项,省部级538项,已营造成多学科结合并注重专业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培养格局。
教学、科研平台
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省级特色专业,电子信息工程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。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电子信息校级重点学科,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、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3门、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6门。学院拥有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省级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、省级大数据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;拥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(计算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团队、计算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、人工智能教学团队);建有科研团队3个(广东省高校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、赵春江院士领衔的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、农业物联网与大数据校级科技创新团队);建有省、市科研平台6个:广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(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),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广东省高校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)1个,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(广东省农产品安全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广东省食品安全溯源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),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个(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、农业物联网与农产品质量安全);设有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技术、云计算、物联网工程、软件开发、微机原理、网络工程、移动互联、嵌入式系统等专业实验室40多间,实验室设施齐全、功能完善,能较好满足教学、科研的需要。
人才培养
学院注重学生综合技能、创新能力的培养,积极推行导师制和专业实践团队,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专业知识功底和实操技能;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校做专题学术报告,开拓学生学术视野,提供学习机会和平台;主动谋划校企合作,建设学生实践基地,与讯猫软件集团有限公司、中数通信息有限公司、广东道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、宏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均开展校企合作,联合培养技术人才,实现人才共育。近年来,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满意度高,大部分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符的工作,进入IT大型企业、各级国家公务员、银行金融系统等企事业单位就业。
多彩校园
学院坚持对各项课外活动抓紧抓实办精,十年磨一剑,连续十五年举办IT文化节,成为学校品牌性科技竞赛活动,并在广东大学生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、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;每年组织新生杯辩论赛、k歌大赛、运动会、篮球赛等活动,助力学生成长成才,活跃学院文体活动氛围;开展体验式党性教育培训班和青马班,以参观体验、志愿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、交流、实践和成长的平台,在展示我院育人成果的同时,也营造了活跃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。
就业深造
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薪酬居全校前列。毕业生的素质、能力和竞争力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。近三年104名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,其中8人考取国外院校,深造院校包括中山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暨南大学、华南师范大学、深圳大学、广东工业大学、广州大学、云南大学、海南大学、纽约大学、约克大学、杜伦大学、南澳大学等高等院校;11名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,深造院校包括美国佛罗里达州大西洋大学、中国传媒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北京工商大学等高等院校。